學海飛颺獎學金的面試經驗
幾年前曾經被不認識的學妹打電話來問我學海飛颺的申請問題(不曉得為什麼國合處的人員如此大方),今天又在交誼廳偶遇一位妹子跟我murmur她最近在準備學海飛颺的面試,她豪緊張啊!
:「現在應該都找得到問題清單了吧?」
:「是啊,但我在校成績實在沒有很好。」她說。
比起申請交換生,學海飛颺獎學金的補助較多,獲獎名額相對少,所以競爭更加激烈,校方確實有可能在面試的表現之外,將原本只是門檻條件的在校成績,作為二度篩選的標準;而且,通常申請學海飛颺的大學部同學都沒甚麼面試經驗,所以更容易看重「在校成績」這件事。不過坦白說,我大學時用了一些小聰明,讓評審委員接受我可以用「當學期的成績」當作送件標準,亦即,面試通過,成績單後補就可。真是甚麼事都有可能發生。
當然,很多人認為面試是很主觀、考驗平常有沒有積陰德的事,但根據我個人在研究所面試、申請獎學金的面試經驗中,發現這其實還是有一些訣竅,其中最重要的是──讓評審委員記住你。為了達到這個程度,面試前可以先準備的是:
一、確認面試目的
二、了解自己的優劣勢,展現個人特質
三、對於面試所涉及的問題以及未來規劃要有積極的想法
具體而言,學海飛颺獎學金就是政府要資助適合的學生出國,所以不難想像,評審委員會問學生各種計劃(研修計畫、未來規劃等),評估計畫的可行性、學生的潛力,以及學生是否「真的很想要實踐」。我們必須讓人家留下印象,而不是每個回答都只穩穩地達到80分,最後評審在總平均80-85分的人選間挑選的時候,太平實的人恐怕就落選了。或許我們都覺得自己很平凡,沒甚麼特色可言,但其實第三點掌握好的話,就會變成所謂的優勢與特質──他是一個目標明確的人。
我大學時的成績起伏蠻大的,因為第一學期末時,發現自己沒特別努力也可以拿學期前十名,之後就安心地去玩社團了(沒有當幹部),只有因為很想免費出國,所以大二時有拿一個出國參訪的機會,而且大肆要申請學海飛颺時,才赫然發現自己上學期的成績沒有達到系排前30%的標準。
我想,應該很少有比我更慘的申請人了。面試前我除了在想像面試情境以外,也自知不可能理直氣壯地用書卷的氣勢要人家投資我;況且事實上,成績好本來就不足以作為獲獎的原因,重點應該是「投資我可以發揮甚麼效益」。因此,申請計劃書上面的規劃框架不能小,要提出自己回國以後可以做甚麼事回饋學校、回饋社會;面試時要能夠淡定地提到自己有甚麼理想、夢想(反正我就才20歲,不行嗎?),遇到評審委員的質疑要懇切但堅定的回答。
面試時,評審委員果然問了很多基本題:「自我介紹」、「為什麼選UCSD進修」、「你知道那裏的地理位置氣候物價嗎?」、「這跟你原本所學有關嗎?」、「去進修對你未來有何幫助?」、「你成績沒達標要怎麼給你錢?」等等。
因為當時申請的是商業管理的證書課程,而且我確實對於企業社會責任跟社會企業感興趣,但我大學沒有學到,所以去國外補上這部分,以及其他台灣沒有的商管課程,是既理想且務實的。此外,在那個「社會企業」一詞於台灣剛興起不久的年代,又在以理工學院為主的學校當中,有這種想法的人可能真的比較少。至於成績沒達標這個問題,我除了表示自己一定會補上成績單以外,也正好看到某位評委是我修過課的教授,那門課還拿了蠻高分的,就順便告訴他,我是他的學生XD
最後,我拿出之前準備好的一張圖表,是用毛筆畫在毛邊紙上的,上面列出了幾項能力標準,而我從大學到現在達到了哪些、進修回來後會再得到哪些的一張曲線圖。現在想起來自己實在很厚顏好羞恥,但效果極佳,教授一掃撲克臉,笑了,還說我畢業後很適合去當創投(可能也不是誇獎......是說我已經是一介小商人)。
幾年後,研究所面試,我也是手上又準備了一些小東西(備審資料上沒有的,不同主題的研究計畫),見機行事,然後面試成績再拿一次90分。
-
雖然經驗無法複製,不過重點說穿了就是要用心想:如何在某個面試場合(框架之中),發揮一些創意與眾不同但不至於突兀,而且要「說真話」,不是背講稿或拿別人的話來說。面試時要察言觀色,不知道怎麼回答的時候先想想,再回答;或許在你沉默的時候,就有人替你回答了呢。
要反覆咀嚼這篇!
回覆刪除是認真地讀者啊哈哈哈哈
刪除